400-030-5299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信息

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焦化工序十大节能降碳技术应用与成效

2025-09-19 来源:原创 浏览量:8
  2024版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也称T80清单)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极致能效工程”背景下发布的重要技术指南,旨在通过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推动全行业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

  “极致能效工程”被视作中国钢铁行业继“产能置换”和“超低排放”之后的第三大覆盖全行业、全产能的重大工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应对“双碳”目标下的减排压力。

  钢铁生产流程长且复杂,清单中的技术通常涵盖炼焦工序、烧结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轧钢工序、能源公辅系统。


 一、焦化工序

  1)焦炉自动加热控制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焦炉加热过程调控复杂、加热煤气消耗量大、碳排放高、氮氧化物生成多等难题,应用炼焦过程智能测温加热控制、焦炉边火道热工控制、炼焦终温反馈调节及焦炉源头减氮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焦炉人工控温火道测控精度差、调节滞后的问题,实现焦饼中心温度远程自动准确测量控制,降低焦炉烟气氮氧化物排放。

  应用情况:技术在鞍钢等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以1000万吨焦炭产能为例,年可节省标煤约6.2万吨、1357吨NOx、1561吨SO2。

  2)焦炉炭化室压力自动调节技术

  技术简介:根据每孔炭化室煤气发生量变化,实时调节桥管水封阀盘的开度,实现整个结焦周期内炭化室压力调节,避免在装煤和结焦初期因炭化室压力过大产生煤气及烟尘外泄,并减少炭化室内荒煤气窜漏至燃烧室,实现装煤烟尘治理和焦炉压力稳定。同时技术可调控压力避免吸入空气造成能耗上升。应用情况:技术在多家钢铁企业应用。可实现炼焦耗热量降低2%以上,减少炭化室压力波动造成焦炉冒烟、炭化室炉墙窜漏以及烟尘逸散等环境问题,工序能耗下降2~4kgce/t-焦。

  3)焦炉用关键功能耐火材料及应用

  技术简介:包括“表面复合陶瓷成型技术、高导热硅质材料制备2技术及窑炉热修补技术”等系列技术。表面复合陶瓷成型技术应用实现焦炉炉门结构大型化,表面光滑,解决了原用小型砖材料的结构不稳定,密封不严气体外溢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导热硅砖替代传统的硅砖耐火材料,导热效率显著提高,提高炭化室硅砖的导热性,并保持了其他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应用情况:相关技术在宝钢、鞍钢等多家企业应用。以某钢4座50孔的焦炉为例,应用高导热硅砖材料,热效率可提高5%。

 4)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高效回收技术

  技术简介:将原有的焦炉上升管替换为上升管换热器,约800℃的荒煤气流过上升管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强制循环的传热媒介,例如循环水、导热油,生产饱和蒸汽、过热蒸汽、高温导热油输送至热用户利用,实现荒煤气余热回收。应用情况:焦炉上升管回收荒煤气余热技术已在宝钢、首钢、包钢、韩国现代钢铁等一批大型企业,百余座焦炉上得到应用。以某钢企焦化厂生产低压饱和蒸汽为例,吨焦产蒸汽量达80kg以上,工序能耗降低7kgce/t-焦以上。该技术尚有改善空间。

  5)初冷器上段换热回收荒煤气低温余热技术技术简介:将传统两段横管式结构初冷器设计成三段换热,分别是上段,中段和下段,供水分别是热水、循环水和低温水。热水是来自于制冷机组或通风采暖设施,温度63~65℃,泵送至初冷器上段,3吸收荒煤气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至73~75℃,后经管路送至制冷机组或通风采暖设施,荒煤气从81℃降温至79~75℃。荒煤气进一步通过初冷器中段和下段被降温至约21℃。该技术可在绝大部分的新建焦化企业内进行推广运用。

  应用情况:在山西立恒焦化、铜陵泰富、新泰正大焦化等企业应用。以年产100万吨焦炭为例,余热回收折合低压蒸汽量为1.20万~1.80万吨,并显著节约循环水用量。

  6)焦炉烟道废气余热回收工艺

  技术简介:焦炉烟气进入余热锅炉换热后排入烟囱,产生低压蒸汽。辅助设备布置在锅炉下方节省占地,引风机根据主烟道压力变频,给水二冲量自动调节,汽包液位稳定,汽包压力自动调节,蒸汽压力稳定,换热器采用翅片管+热管式避免低温腐蚀。

  应用情况:吨焦可产0.6MPa饱和蒸汽0.05~0.1t,投资回收年≤2年。吨焦减少CO2约15.5kg、SO2约0.5kg、NOX约0.24kg、烟尘约4.5kg。

  7)干熄焦高温超高压/超高温超高压再热锅炉发电技术

  技术简介:在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中加入中间一次再热系统,利用进入干熄焦锅炉的高温循环气体的高品位热能,提高整体循环热效率。此技术的中间一次再热系统是利用锅炉产生的新蒸汽在汽轮机内高压缸膨胀做功后,高压排汽进入到锅炉的再热器中,提高再热蒸汽4的过热温度,再热蒸汽出口温度与主蒸汽温度相当,然后将高温的再热蒸汽送轮机低压缸中继续膨胀做功。高温超高压/超高温超高压加中间一次再热汽轮机的内效率高,热力系统热效率高,中间再热技术同时提升汽轮机末级叶片干度及机组稳定运行,本项技术可充分利用干熄焦余热,提高余热发电经济性。

  应用情况:综合发电效率相比同规模高温高压(9.8Mpa,540℃)发电机组提升0~13%。以某厂干熄焦处理能力210t/h的项目为例,年发电时间8000小时,年发电量增加3360万kW·h以上,年节约标煤约0.413万吨;年发电收益增加1680万元(按0.5元/kW·h计算)。

 8)焦炉循环氨水余热回收

  技术简介:焦炉循环氨水温度达70~80℃,循环量与余热资源量大。通过溴化锂制冷机组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利用水在高真空条件下低沸点汽化特征,回收循环氨水热量实现制冷。

  应用情况:行业应用比例约10%,降低工序能耗0.5~1kgce/t-焦。

  9)节能热泵蒸氨技术

  技术简介: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替代常规蒸氨分缩器,回收蒸氨塔塔顶氨汽的潜热,并进行温度提质后加热循环热水,用于加热塔底废水作为部分热源给蒸氨塔供热,减少蒸汽消耗。与常规蒸氨工艺相比,热泵蒸氨工艺用热泵机组、热水再沸器、循环热水泵、汽液分离器、氨水回流泵,以及膨胀槽等组成的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和氨5水回流系统代替常规蒸氨工艺的分缩器。

  应用情况:较之目前众多焦化企业的常规蒸氨,该技术减少约41%的低压蒸汽消耗,减少约13%的循环水用量。

  10)蒸汽法负压粗苯蒸馏技术

  技术简介:负压粗苯蒸馏技术,是通过真空装置维持脱苯塔内负压,以降低溶液中各组分的沸点,从而达到降低蒸馏温度、减少热量消耗的目的,同时采取优化粗苯操作参数、改进脱苯塔塔盘型式,能够有效解决焦化粗苯蒸汽耗量高的难题,节能降耗明显。

  应用情况:可较正压粗苯蒸馏工艺节省50%的低压蒸汽消耗、25%的循环水用量,运行成本降低16%。

电话咨询

400-030-529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